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善意取得是指行为人无权处分他人的财产,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他物权的法律制度。该制度旨在保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成本,保护交易当事人的信赖利益。如果监护人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超越了法定代理权限,则该行为对被监护人不发生法律效力,被监护人有权追回被处分的财产。此时,财产的受让人可能面临是否能够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财产所有权的问题。判断受让人是否能够取得无权处分的财产所有权,按照法律规定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所谓善意,是指不知让与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的。如果受让人具有恶意,则不得适用善意取得。因此,在判断受让人是否为善意时,常常采取推定的方法,即推定受让人是善意的,应当由真实权利人对受让人是否具有恶意进行举证,如果不能证明其为恶意,则应认定受让人为善意。二是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无偿取得财产时,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在判断价格是否“合理”时,应当根据转让标的物的性质、数量以及付款方式等具体情况,参考转让时交易地市场价格以及交易习惯等因素综合认定。三是转让财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如果双方仅达成了合意,而并没有发生标的物的转移,则不能发生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本案中,黄先生私自出售涉案房产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此时,涉案房产的受让人是否能够善意取得涉案房产,应根据上述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进行判断。涉案房产登记在黄先生名下,现无证据证明受让人存在恶意,且双方签订的购房合同显示的房屋出售价格属于市场合理价格,房屋也已经进行了过户登记,故受让人取得了涉案房产的所有权,小黄与陈女士无法向受让人主张追回涉案房产,仅能向黄先生主张因其私自出售房产造成的损失。